阅读:0
听报道
近代文史大师章太炎、陈寅恪、缪钺等都称美宋代,认为那是华夏文明的巅峰。然而根据为何,他们却语焉不详。
1925年,正当大革命的狂飙席卷南中国的时候,当时青年都热衷于谈论如何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却鲜有人关心如何保卫社会、如何构建社会。老辈史学家柳诒征先生却别具只眼,他在《学衡》杂志第五十四期上发表了《述社》一文,追溯华夏历史上的社会存在及其意义,可谓别有深意,迄今依然值得一读。
柳先生知道“专制之政,利民之散而不聚。”但他考求《礼记》等先秦典籍,却发现“求之史策,‘社’之一字,已含有团体组织之意。”或许是因为去古未远,那时的“社”还保有氏族民主的遗风:“周制,祭社则读法,考其民之德行道艺,盖以祀社而寓选举之法。”迄于宋代,更有了“乡民为社会,为立科条,旌别善恶,使有劝有耻”的历史记载(《宋史•程颢传》)。这或许是汉语中“社会”一语的最早出处。柳文认为,日本人正是由此取材,用以迻译西文society一语。society在西文中固然有其复杂的脉络,但柳先生却不认为这是近代取自异域的一个外来概念,而认为是中国历史传统中固有的实体。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社会”概念,既不包括古代社会的家族组织,不属于私人领域,也不包括那些以商业为目而聚集的社团。他说,“吾国人自家族组织、国家组织之外,别有一种团体之组织,其始由于宗教,继则相与娱乐,又进而为学术文艺政治之集合,邃古迄今,相沿不改。”在他看来,那“邃古迄今”的社会,具有前政治的生命和统一性,因此反而是政治结构所必须为之服务的。“夫人,生而有群,禁其群之集合,无以宣泄其情。必有溃决横溢之患。” 在这一点上,其实是东海西海,心同理同。他进而钩稽沉隐,揭示宋代社会中早已存在的文士社、游戏社、弓箭社、乡社、义社、巡社等等自发性社团组织,认为论“社会之发达,殆以宋为最盛之一时期矣。元明之际,文人学者集合社会,多本于宋。”
从社会理论的视角看,政治系统不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之一。假如政治子系统过度膨胀,不仅会戕丧社会的生机,造成国民的矮化,而且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晚近日本大地震的衍生灾难,就大可作为“政府失灵”的一个例证。
为何近代文史大师都盛称宋代?柳文拈出的“社会之发达”,大概可以作为答案之一。马克思不曾指出,自由就在于将国家由一个站在社会之上的机关,变成完全服从这个社会的机关吗!
2011年4月6日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